子宮的正常解剖及MRI表現
?。ㄒ唬┳訉m的正常解剖和組織學
子宮分子宮體部和子宮頸,其中輸卵管入口以上的部分稱為子宮底部,宮體與宮頸之間峽為子宮峽部,子宮頸的下端有凸入陰道的子宮頸陰道部及其上方的子宮頸陰道上部組成。子宮的形態呈倒置的梨形,發育成熟的子宮一般長徑7-9cm,左右徑4-5cm,前后徑2-3cm,子宮體長4-6cm,宮頸長約3cm。絕經后如宮腔長度超過8cm,為異常。
子宮頸內腔呈梭形,為宮頸管,長2.5-3.0cm,主要由結締組織組成,頸管內膜為柱狀上皮,宮頸陰道部覆以鱗狀上皮,在宮頸外口與頸管狀上皮相鄰,即所謂的移行帶/磷柱交界。受激素/陰道酸堿度的影響,移行帶可上移或外移,為子宮頸癌的好發位置。
?。ǘ┳訉m體及宮頸的正常MR表現
1、兒童子宮的MR表現
嬰兒期子宮體與子宮頸之比為1:2,隨年齡增大,兩者比例逐漸增大,生育期比例可達2:1。兒童期宮腔及子宮內膜顯示不佳,主要表現為T2WI膀胱后方條帶狀低信號。
2、子宮體部的MR表現
子宮分子宮底、子宮體和子宮頸,子宮內膜在T1WI呈略高信號,T2WI表現為長帶狀均見的高信號。內膜厚度一般為1-7mm,子宮內膜修復期最薄,厚僅1-3mm,分泌期最厚,一般4-6mm,最厚可達12mm,一般不超過10mm。增殖期2-4mm,最后可達10mm。長期應用三苯氧胺治療乳腺癌的病人,其子宮內膜可呈增生性改變。
生育期婦女,T2WI子宮內膜與肌層間長可見一帶狀低信號區,稱為連接帶,系子宮肌層的內層,寬2-8mm,是由縱行的平滑肌構成。因其肌纖維束致密,細胞外間隙小,故T2WI呈低信號,與疏松的外層肌層組織的中高信號形成鮮明的對比。此層不受月經周期的影響,對子宮內膜癌分期上有臨床意義。絕經前子宮內膜患者,連接帶是否完整可作為有無肌層浸潤的標準。絕經后的病人,動態增強在內膜下見一環形強化帶,主要是由于子宮內膜基底層和臨近肌層交界處血供比較豐富,而且子宮內膜血管相對較少的緣故。
子宮肌層后1-3cm,信號分泌期略高于生殖期,青春期及絕經期后子宮肌層在T2WI為中等信號,生育期則為高信號。MR動態增強動脈期可清楚顯示內膜下強化帶,此時內膜及肌層強化不明顯。隨時間推移,內膜與肌層逐漸強化,延遲期,兩者強化明顯、基本均勻。
3、子宮頸部的MR表現
子宮頸矢狀位長4-5cm,厚3-4cm,未產婦細長,經產婦粗短。T2WI可清晰顯示子宮頸的三層結構;即最內層為宮頸管粘膜及腺體,呈高信號,其中央可見更高信號區的宮頸分泌物,厚2-3cm;中間層和外層均為宮頸的纖維肌肉性基質層,均有纖維母細胞及平滑肌細胞組成,內層厚3-8mm,其細胞較致密呈低信號,外側基質較疏松,呈中等信號,厚2-8mm。與宮體不同,無周期性變化。增強后宮頸粘膜及基質表現為逐漸強化,至延遲期強化均勻,基質強化信號略低于粘膜信號。
4、宮旁的MR表現
系子宮體和宮頸兩側緣旁與子宮闊韌帶之間的結構,主要由大量疏松結締組織,包括血管和淋巴結等構成,這一區域常常成為病變向周圍組織器官擴散的通路。在T1WI一般呈中等信號,T2WI則以中等或高信號為多見,增強掃描有顯著的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