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提高孩子的記憶力就應了解記憶規律、心理學原則和少年記憶的特點。那么,父母如何培養孩子的記憶力呢?對于小學生應該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教育孩子明確記憶目的,提高記憶的積極性,發展有意記憶的能力。
1、應在家庭教育的時候,配合孩子在學校所學內容,找些直觀性、趣味性相結合的內容吸引孩子,增強記憶效果。
2、對于一些孩子不感興趣而又十分重要的,要對孩子提出明確的具體的識記任務,如哪些字、詞、公式和外語單詞等要熟記,并告訴他們記住這些知識的重要性和方法,充分調動他們主動自覺記憶的積極性。
3、父母要經常對孩子進行提問和檢查,并努力培養孩子自己檢查督促自己記憶效果的習慣。
二、訓練孩子在思考中進行記憶,培養他們理解記憶的能力。
理解是記憶的基礎,所以必須培養孩子理解記憶的能力。父母在培養孩子的記憶力時應注意:
1、使孩子學會在思考過程中揭示和理解內容實質,并運用這些知識去解決問題的思考記憶法。
2、幫助孩子建立一個主動記憶系統。即:幫助孩子建立把需要記憶的各種知識加以分析綜合整理,然后進行理解上的重新組合,把應該記住的材料和內容作為有一定意義聯系的東西納入自己的記憶,便于保持和回憶,會長記不忘。
三、組織孩子經常復習和練習,幫助他們與選忘作斗爭。
1、要求孩子按照記憶遺忘規律的要求進行先復習,后預習。
2、對重點內容應讓孩子反復記憶,直到記熟為止。
3、采用靈活多樣的記憶形式。如理解法、背誦法、循環記憶法、提綱摯領法、操作實驗法等等。
對于中學生,父母應注意:
1、提高中學生的注意力,是增強記憶的前提。
2、要努力提高孩子記憶的目的性。有目的的識記要比無目的的識記效果好。因此,要經常啟發孩子明確了解自已活動的目的和任務。
3、提高孩子對記憶內容的興趣。
4、要理解記憶的內容。
5、要善于對材料加以比較,達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記憶境地。通過比較和分析事物的異同,可以認識事物的本質特點和內在聯系,這不僅有助于理解識記能力的發展,而且也能提高記憶的廣度和深度。
6、學會對記憶材料的加工,分類、分段、列圖表、提綱、用關鍵語句回憶等。需要記憶的內容在中學是很多的,材料加工可以使記憶獲得有力的支柱,可以提高記憶效果。
7、要及時復習,加深印象。
8、把頭腦最清醒的時間讓給記憶。早晨和晚上九點多鐘是人一天記憶最好的時間,應充分利用,以取得最佳效果。
9,利用點滴時間,采用積累記憶的方法。有時在等車、等人、乘車或飯前睡覺前幾分鐘都要記一點或回憶一下記憶的內容??梢?,要鞏固所學知識,提高學習效果,除了需要投入必要的時間和精力去復習、記憶外,還要抓住注意力最集中的時機。
從記憶心理學的角度講,如果人們愈需要知道某一事物的結論,那么注意力就愈集中,結論在頭腦中的印象就愈深刻,記憶的效果就愈佳。同學們可能都有這樣的體會:剛考完試,總是迫切想知道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確?這時關心試題內容的程度和動機最強。毫無疑問,這正是提高記憶效率,弄懂考試內容的最佳時機。
總之,父母應通過各種形式和手段把良好的記憶方法交給孩子,隨著他們自覺性與主動性的提高,逐步地變成他們的記憶方法,從而發展記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