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成都1月9日訊(記者 李丹)1月9日,四川新聞網記者從成都市發改委獲悉,日前,成都市2020年重點項目計劃正式出臺。據悉,2020年成都市以加快實施1000個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點項目、聚力攻堅100個示范引領作用強的重點推進項目為關鍵抓手,堅持推進高質量發展,堅持深化市場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著力激發微觀主體活力,充分發揮有效投資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作用,用項目的落地、項目的建設、項目的效益加快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和現代化新天府。
現代經濟體系構建方面:
聚焦“5+5+1”重點產業發展領域
現代經濟體系構建方面,成都深入實施高質量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改革攻堅,聚焦“5+5+1”重點產業發展領域,構建產業生態圈、培育創新生態鏈、打造產業功能區,以加快實施一批產業功能區科技創新空間項目為突破,推動形成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新經濟協同發展的現代化經濟體系。
實施先進制造業能級提升工程。聚焦電子信息、裝備制造、醫藥健康、新型材料、綠色食品等重點產業領域,推動建設218個重點先進制造業項目,為推動產業集聚成鏈發展,重點產業在產能規模、研發創新、標準品牌等方面提升能級提供支撐。以一批骨干項目為引領,推動重點產業加快融入全球產業鏈高端和價值鏈核心,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實施現代服務業質量提升工程。聚焦會展經濟、金融服務業、現代物流業、文旅產業、生活服務業等重點產業領域,推動建設301個重點現代服務業項目,為推動全市生產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化和高品質轉變注入動力。加快實施一批重點項目,著力構建消費場景、引領消費升級、做強消費市場,推動建設創新要素集聚、輻射帶動明顯的消費中心。
實施新經濟產業體系構建工程。聚焦“人工智能+”、“大數據+”、“5G+”、“清潔能源+”、“供應鏈+”等重點產業領域,加快實施57個新經濟項目,引領構建六大形態、七大應用場景的新經濟體系。
實施都市現代農業發展工程。聚焦鄉村振興戰略深度實施,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積極爭創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推動建設38個重點都市現代農業項目,提升“天府源”品牌影響力,引領培育都市現代農業生態鏈生態圈。
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方面
圍繞全面增強“五中心一樞紐”功能
四川新聞網記者了解到,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成都將全面對接國家基礎設施補短板重大部署,圍繞全面增強“五中心一樞紐”功能,以實施一批戰略性、引領性、功能性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為主要抓手,強化基礎設施網絡建設,擴大高水平開放。
實施國際門戶樞紐城市建設工程。聚焦民用航空強樞紐、鐵路發展提速度、公路網絡上檔次,構建“空中絲綢之路”和“國際陸海大通道”雙走廊,推動建設30個重點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全面提升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服務功能,推動構筑立體開放新格局。重點實施天府國際機場及空港新城、雙流國際機場城市會客廳及國際消費中心、國際鐵路港及歐洲產業城、四向鐵路大通道、軌道交通及TOD工程等項目,落實“四向拓展、全域開放”重大戰略,全面拉開城市發展骨架。
實施“東進”區域基礎設施骨架工程。堅定“千年立城”的戰略定力,對標階段性目標,以全球眼光、國際視野整體規劃,強化基礎功能的統籌深化,加強33個基礎設施骨架工程實施力度。加快建設東西城市軸線及骨干路網、“東進”戰略新增水源工程、“東進”戰略100千伏以上輸變電工程、東部新區基礎設施等項目,推動“東進”戰略成勢成型。
實施城市有機更新工程。圍繞補齊市政設施短板、增強新城城市功能,聚力完善優質高效城市基礎設施,推動建設116個重點城市基礎設施項目,提升城市基礎設施供給能力、供給品質和服務水平,營造多元化舒適美麗居住環境。高標準規劃實施綠道及城市慢行交通系統工程、城鄉社區治理工程等,積極營造多元化舒適美麗人居環境,創造多功能疊加的高品質生活場景和新經濟消費場景。
公共服務功能提升方面
提高重大民生服務設施國際化、現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