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一所高校要想發展好,與管理層制定的發展戰略息息相關,校長對學校的發展負有“關鍵”使命。因此,高校校長不僅要熟悉高等教育辦學規律,還要在專業領域有所建樹,才能在博士、教授如云的高校中服眾。
比如,工程院院士尤政教授和中科院院士金力教授先后出任華中科技大學和復旦大學的校長。這就充分體現出一流大學校長選擇的“高標準”。
中山大學也加入更換“校長”的隊伍,原校長羅俊教授不再擔任中山大學校長職務,中科院院士高松教授出任中山大學校長,那么,高松教授能否帶領近況不佳的中山大學重回正軌,再創輝煌呢?
1、擁有輝煌歷史的中山大學
中山大學簡稱中大,坐落在我國經濟最發達的廣東省廣州市,中山大學由孫中山先生親自創辦,雖多次遷址,仍逐漸發展為學科齊全、綜合實力強大的綜合性高校。
全國院系調整時期,中山大學文理院系與嶺南大學文理院系合并,組成新的中山大學。在世紀之交的院校合并風潮中,原中山大學和中山醫科大學合并組建新的中山大學,中山大學終于重新成為“文理并重、醫工融合”的頂級學府。
2、規模急劇擴大,發展方向值得商榷?
進入新世紀以來,基礎實力雄厚的中山大學開啟了大規?!皵U張”之旅,占地面積約5000畝的深圳校區投入使用,中大形成“三校區五校園”辦學格局。
與此同時,中山大學的辦學規模,也迎來急劇擴張,如今已擁有全日制在校生55725人,其中博士研究生達到7884人,去年的預算已經突破180億元,國內第6。
在大規模擴張時代,中山大學的自然指數也是水漲船高,最新自然指數排名中,中山大學表現亮眼,雄踞全球大學/學術機構第31名,位列國內高校第9名!但這是中大在六年之間引進了八千多名青年人才,依靠大量發表論文換來的。
作為一所頂級學府,單以自然指數僅能反應其科研成果國際化水平和總量,對于國內來說,“三大獎”和“院士新增數量”才是公認的“試金石”。
然而,坐擁百億科研經費,常年在各大學排名榜單穩居國內10-15名的中山大學,在本輪院士增選中全部“掛零”,國家科技獎已經連續三年“光頭”。
3、如何看待中科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前校長高松院士出任校長?
昨日,中山大學迎來一項重要的人事任命:原華南理工大學校長高松教授出任中山大學校長,羅俊教授不再擔任中山大學校長。
高松教授是北京大學“本碩博”畢業的高才生,是我國無機化學領域的權威學者,高松教授此前在華南理工大學擔任校長三年,諳熟廣東高教生態。在其任內,華南理工連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首次牽頭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馬於光教授今年順利當選中科院院士。
結語
高松院士的到來,無疑將為中山大學的發展注入“活力”,中山大學有望在經過大規模擴張之后,再次聚焦主業,發力優勢學科,實現規模與質量的同步提升,重鑄中山大學的昔日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