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0月19日,2021年中意交流對接會《文化遺產保護專場》線上專場在中國和意大利成功舉辦。數十位中意企業代表、學界專家、文化科技領域投融資機構與文化遺產與文化創意機構代表共聚云端,以“文化遺產保護”為主題,探討文化科技融合下的文化遺產保護實踐。
身處不同的空間,分享同一種關注——聚焦文化遺產,探索科技賦能下的修復、保護文物的新方式新方法,這是對接會四位分享嘉賓的共同特點。優恩樂創合伙人及文化科技創新服務聯盟國際合作委員會副主任吳卿樽主持了本次對接會,為大家介紹了這四家企業。
“我在故宮養文物”,每天和故宮博物院最大的文物打交道,這是知洲數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張爽及其團隊的日常工作狀態。知洲數聯創始團隊來自清華,他們將微環境、物聯網技術結合起來進行環境監測與分析,并應用在古建筑預防性保護中。其中的突出案例是故宮古建筑的日常保護工作。張爽介紹了公司結合養護文物的五個方面“陪伴、使用、展現、聆聽和計算”,為古建筑量身定制了一套 IoT靈活組網產品,為古建筑文化遺產的預防性保護工作獻出一份力量。張爽感嘆,在實踐中真正體會到了“藝術擁抱技術、古老融合現代”美好理念的推動力。
我們把目光從北京的世界文化遺產故宮轉向意大利,下一個公司CMT architects來自錫耶納。錫耶納托斯卡納地區與佛羅倫薩齊名的古城,城市內歷史中心地區保留有大量的歷史建筑,其匠心獨運、和諧美觀的城市建筑與布局是中世紀城市規劃的杰出典范。1996年,錫耶納歷史中心成為世界文化遺產。
CMT architects的Paolo Mori介紹,工作室成立于2001年,主要從事規劃和設計工作,致力于將當代設計文化與建筑物所在的環境和歷史背景相結合,尋求兩者之間的融合。對形狀和材料的持續、永不滿足的探索是該工作室的主要目標之一。
2018年和2020年,該工作室被授予斯洛文尼亞室內設計類別的國際BIG SEE AWARD。Paolo Mori介紹了工作室的經典案例,涉及古跡、工業區、住宅區的修復和改造,重申“建筑物周邊的風景更是是一種文化元素,工作室致力于將設計與其融為一體”的理念。
CBC COOP來自意大利羅馬。羅馬是意大利首都,也是意大利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是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古羅馬帝國的發祥地,其歷史城區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BC COOP的Matteo Rossi Doria介紹,公司成立于1971年,主營藝術品修復,他們致力于修復包括所有歷史時期的油畫、木頭、金屬、石頭、紙、石膏、玻璃制品、壁畫、紀念碑、考古遺址、現當代藝術品等。
CBC COOP與意大利文物保護與修復高級研究院(ISCR)、硬石修復學院(OPD)等意大利國內外修復高校建立了密切的合作。他們深信,修復能夠加深人們對藝術品的了解,同時也能發現新的信息。
最后一位嘉賓是曾就讀意大利檔案文物書籍修復與保存中央研究所(ICPAL)的Marta Silvia Filippini。意大利檔案文物書籍修復與保存中央研究所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先進的紙質文物修復中心,也是國際公認的意大利保存和修復檔案和書籍材料的卓越中心。
Marta介紹,2012,她成立了Papier Restauro di Marta Filippini,主要從事修復紙制藝術品、古籍手稿和歷史檔案、評估藝術品的保存狀況、制定修復方案、實施方案再到最后的裝訂、維護和預防性保護,作品的來源國不同,采用的方法和技術也就不同。papier尤其是在東方和遠東的紙制品修復領域積累了多年的經驗。Marta以佩魯吉諾修復為案例,向大家展示了工作室的日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