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曉玲:我的深化英語學科課堂教學改革現場會暨英語教師生本教育研習班心得體會
2021-11-17 23:37 來源: 每日一個教師說話技巧
原標題:譚曉玲:我的深化英語學科課堂教學改革現場會暨英語教師生本教育研習班心得體會
深化英語學科課堂教學改革現場會
暨英語教師生本教育研習班心得體會
譚 曉 玲
一個月內去同一個地方兩次,想必是旅游都不敢這樣安排,但是學校及上級領導能給予我們這樣的機會,讓我倍感驚喜,同時也讓有了更強烈的責任及憧憬。本次前往桂林任遠學校參加由郭思樂教授團隊組織的針對英語學科課堂教學改革的現場研習,幾天下來,只恨自己腦子容量不夠,不能用更多的語言去詮釋郭教授等專家帶來的學識沖擊。
通過這幾天的培訓學習,我真切地感受到自身的提高,在此感謝上級安排的學習活動,感謝每位授課老師精彩的課堂。此次的培訓學習,使自己對生本的理解更深,道德水準,業務修養等方面也有了提高,進一步增強了學習理論的自覺性與堅定性,參加本次培訓我主要有一下幾方面的體會和收獲:
一、進一步增強了對學習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認識
生本對于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東西,以往上課都是老師帶動學生,以至于上完一節課老師累得半死,學生掌握的效果也未能如期,近兩年總感覺教學生涯已經到了瓶頸期,教學也沒什么大的進展,所以非??释芙佑|一些新的思想、新的理念,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形成讓學生能自主學習的新思維。
二、異彩紛呈,講座全面系統
在首次接觸生本教育,腦子一片混沌,對生本課堂更是一知半解。但經過三次的深度培訓,讓我對生本有了更清晰的理解。山羊出生一年半載就登上了無路可上的高山之巔,它是怎樣學會的呢?一棵小苗,從出生、發芽,直到開花,它是如何做到的呢?千家萬戶的孩子出生兩三年就登上了人類創造的第一個高峰,他又是怎樣學會的呢?看似簡單的理所當然,其中蘊含著教育的重要思索,引發著教育實踐的偉大肇始。郭教授的講座讓我們恍然大悟,原來生本就藏在生活中,任何一件事都可以生本,何況是教學呢?這給了我很大的感悟及信心,讓我更堅定要生本。
生本是尊重人的學習潛能、本能和天性的一種教育模式,生本教育是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遵循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的教育理念。就像插秧和拋秧的轉變一樣,以往農民都是把秧苗插得密密麻麻,認為付出越多,收獲必然越大,但結果秧苗的產量依舊,并無改善;不知從何時起,就有人實行拋秧式種田,這樣做反而帶來了豐收。同理,學生的學習不是靠教育者的灌輸,而是要給學生充足的發展空間,猶如秧苗一般,只要給足了空間,適合它的發展規律,自然收獲便多。被教育者被強行灌輸某種理念或者框架結構,那必然是不樂意接受的,但是如果給予他們足夠的發展空間,讓被教育者有了自由發揮的天性,學生的思維也必定出乎意料。
三、學無止境,更新教學觀念
生本這么好,我們該如何落地呢?郭教授指出,必須從根本、簡單、開放入手。而英語最智慧的游戲就是在創造性活動中用中學。想要突破英語教學首先得認識英語課程與教學路線的改變,過去英語教學采取教師單向傳輸的方法。使英語成為結構性的被動輸入,英語成為符號的羅列和分析,生本教育的英語是把被動的破碎的語言分析變為生動活潑的整體英語的“用”,而這種用又是以已空余活動為核心來體現的。這種活動應當是學生自己的、完整的、有生命意義的、強烈的。最常見的是小劇。因此判斷一節英語課成功與否,那就看后面的活動是否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