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選擇職場,選擇終身成長
人物簡介
王玉,2004年9月至2008年6月就讀于鄭州大學外語學院德語專業,現任德國海外商會聯盟上海人事服務經理,華東理工大學MBA工商管理碩士在讀。
前序
接到徐老師的訪談邀請,甚感惶恐,畢業多年,未能將自己活成想象中的模樣,也不敢倚老賣老,唯將自己積攢的一點個人小經驗分享給各位學弟學妹,未來的日子,還望與大家一起共勉。
周六的下午5點,申城已完全被夜色籠罩,按照約定時間和負責采訪的小師妹通電話,思緒瞬間回到了十多年前。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
2004年九月份我入學鄭大,住在新校區的三期宿舍,現在應該叫菊園。從學校南大門沿厚德大道一直往北,大概要20分鐘才能走到到宿舍,那時候松園還沒建成,我們是屬于第一批入住菊園的學生,而今偶然在學校的公眾號上看到最新版的地圖,松園的規模竟比菊園還要大,不禁感慨,變化真大。
我們讀書的那個年代,智能手機還沒有普及,新校區又是一個遠離市中心的“世外桃源”,剛剛脫離高中苦海的我們在面對一門新的專業、新的語言的時候,往往又會拿出高中時拼命三娘的架勢。大家大部分的時間還是撲在學習上,課余時間也幾乎都用來學習,整個德語系學風非常純正。不過我略有遺憾的地方也在于此,大家都比較單純,玩心不大,大學期間舉辦的活動和聚會就比較少。值得一提的是德語系的傳統——圣誕晚會,那時兩名外教會和我們一起準備各種環節,從場地設置到節目準備再到互贈禮物,熱熱鬧鬧地就這樣度過了4年。
作為學院第一屆德語生,雖然資源相對有限,也沒有機會像現在的學弟學妹一樣去德國交流訪學,但我們也享受到了老師給我們的一些獨特“寵愛”。比如每個禮拜周二或周三,我們都會分小組到外教老師家里去閑聊,鍛煉口語。
非常感謝德語專業的“鼻祖”蘆力軍老師,蘆老師是我們專業課的老師,他對我們基本功要求很嚴,我們扎實的德語基礎都得益于蘆老師在語法、時態上的嚴謹教學。還有阮貞老師, 她沒比我們大幾歲,我們在畢業后也一直與她保持著聯絡。阮老師是一位喜歡給學生開小灶,對課程內容做一些拓展和補充的的老師,在課間休息期間還會和我們聊天,分享一些她的個人經驗,后來在職場中發現阮老師開的小灶都用得到。
鄭大四年,老師傳授給我們的語言知識,學校頒發給我們的學位證書幫助我叩開職場的大門,得以憑自己的力量謀生,我想這就是鄭大對我最深刻的影響吧。
擁抱人生的無限可能
上?!殘鲋返钠瘘c
大一的時候,我也沒有確定好自己將來想要做什么,直到大四才確定自己內心的想法——不想考研,直接參加工作。當時大家都說上海的機會更多,我就一個人去了上海。到了上海,自己找工作,找房子,一步一步走了過來。隨著結婚生子,就這樣慢慢地在這個城市留了下來,直到現在。
回顧十多年的職場之路,其實經歷了很多不同的角色。從一開始畢業時的總經理助理,新工廠項目政府關系維護,到現在的德國海外商會人事服務經理, 一路走來看到了很多不同的風景。這也是外語類專業的特性:我們的專業更多是為我們鑄造了一個基礎和平臺,和其他理工科專業比,它并沒有為你將來的職業定一個方向, 我們未來的發展更具多元性,也更需要其他技能的加持。
王玉校友與女兒
“
以我為例,我是學小語種的,本科四年也基本只學了語言,沒有其他技能,所以我就先從總經理助理這種執行部門的崗位做起,然后慢慢轉型??梢赞D型做HR,也可以轉型做項目,也可以去做市場方面的,財務也可以轉,但是這需要你學習會計相關的一些知識,要考相關的上崗證、從業資格證??梢赞D的方向很多,這些都是對外語類學生的技能加持,使之在企業里更有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