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明鏡》周刊4月18日刊登一篇采訪稿,采訪對象是目前與聯盟黨(Union)聯合執政的社民黨(SPD)議會黨團主席米岑尼西(Rolf Mützenich)。
采訪一開始,記者便問:“米岑尼西先生,眼下能在德國而非美國生活,您是否覺得特別慶幸?”米岑尼西回答:“那是。實踐證明,德國所走的共同承擔健康費用的團結互助醫保體系之路是對的。在美國,必須使用呼吸機的患者每周最多要支付2,5萬美金。這是摧毀生存基礎的,是極其反社會的?!?/p>
記者:“美國總統川普一開始淡化危機,現在又取消向世衛組織提供資金?!泵揍嵛鞔穑骸按ㄆ詹粌H是美國人民健康的一個威脅。他做錯了不少事情,許多事情也做得太晚,而且只想著如何表現自己。他現在之所以給世衛組織斷糧,完全是為了給自己的錯誤轉移視線?!?/p>
當然,德國左營一直就有反美傳統,但社民黨這位要員不加掩飾的直白也從另一個角度反映了當下德國人對美國總統危機處理能力的看法。
說到德國與美國,拋開兩次世界大戰中彼此敵對的那段歷史不說,兩國關系其實相當密切,淵源頗深。
在美國公民中,有德國背景的部分占總人口的17%,因此,德裔是目前美國人數最多的移民族群。一戰前,在德裔比較集中的賓夕法尼亞州,德語是與英語并列的官方語言。
在美國各界的佼佼者中,德裔的影響力也相當突出:
科學界中有居里夫人之外唯一一位女性諾貝爾物理獎得主瑪麗亞·格佩特-梅耶(Maria Goeppert-Mayer),以及曾為希特勒設計V2火箭的總設計師、戰后帶著自己的團隊移民到美國的二十世紀航天事業先驅之一的沃納·馮·布勞恩(Wernher Freiherr von Braun);
體育界中有被公認為史上最佳棒球手的貝比·魯斯(“Babe” Ruth, Jr。),盧·格里克(Louis Gehrig)和霍納斯·瓦格納(Honus Wagner);
演藝界中有克拉克·蓋博(Clark Gable)、帕里斯·希爾頓(Paris Hilton)、大衛·哈塞爾霍夫(David·Hasselhoff)、瑪琳·黛德麗(Marlene Dietrich)、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Leonardo DiCaprio)、布魯斯·威利斯(Bruce Willis)、桑德拉·布拉克(Sandra Bullock)等。
在德國歷屆總統中,有三位的父親是德國移民后裔:德懷特·艾森豪威爾(Dwight Eisenhower),赫伯特·胡佛(Herbert Hoover)和唐納德·川普(Donald Trump);而母親是德國移民后裔的總統是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
二戰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占領國給戰敗國(西德部分)輸入了民主體制,并很快將其納入北約(NATO)等西方體系。在兩德統一過程中,當撒切爾的英國和密特朗的法國表示疑惑和反對時,是老布什(George Bush)堅決支持科爾(Helmut Kohl)總理的統一計劃。因此,即便北大西洋兩岸關系被現任總統川普搞得烏煙瘴氣,德國人始終感念美國的護佑和慷慨。
但這不等于說德國民眾中沒有反美情結,相反,它在各個年齡段的人群中都存在著。上世紀六十年代后期的反戰運動和學生運動中,反美旗幟被舉得相當高。當時走上街頭的那批年輕人,如今已成為德國社會各個領域的中流砥柱,包括媒體在內。
本期“日記”中,筆者將集中介紹一下德國媒體是如何報道疫情中的美國的。
德國媒體炮轟川普
德國媒體秉持“批評主義”原則,不僅盯著本國政府,也用放大鏡去審視美國在世界上扮演的角色。在這次席卷全球的瘟疫中,美國(以川普為代表)經常成為德國媒體批評的目標。
從以下標題和導讀中,諸位或許能感到其中的“火藥味”:
《明鏡》周刊4月10日文章:《川普是如何將美國推入新冠崩潰中的》
美國總統災難性的危機處理致使美國處于前所未有的經濟崩潰邊緣。 世界正在經歷一個超級大國的內爆嗎?
《世界報》3月9日文章:《排斥、掩蓋、歪曲 —— 川普的新冠亂象》
美國總統淡化危機,承諾向所有人提供疫苗,而他的政府部門卻立刻后撤。川普吃驚地望著股市,伯尼·桑德斯則發現了一個競選話題。
《世界報》3月29日觀點文章:《唐納德·川普的無能正在危及人的生命》
在這場可能是美國最大的危機中,唐納德·川普如此夸夸其談地炫耀自己,又如此猶豫不決地處理行事,這種扶不上墻的政客表現,正在危及更多的生命。
《南德意志報》4月20日文章:《別人的瘟疫》
新冠病毒折射出毀滅性的落后思維方式:責備,排斥,仇恨。川普如此陷入舊模式,引發的后果將更甚于疾病的危害。
《南德意志報》3月12日觀點文章:《慫先生川普》
停止美國和歐洲之間的旅游往來聽起來夠猛夠絕, 實際上,這是無意中在嘗試轉移自己的無能而已。
《時代報》3月12日文章:《偏執的總統》
唐納德·川普不了解新冠全球疫情,相反卻將歐洲人當作替罪羊。為了挽救生命,美國總統正該做得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