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2月15日報道 日本外交學者網站12月10日發表題為《中國潛艇威脅》的報道稱,美國海軍部情報局稱,中國的攻擊潛艇艦隊主要由柴電潛艇和核動力攻擊潛艇組成,其中比較現代化的潛艇包括兩艘商級核動力攻擊潛艇、12艘基洛級核動力攻擊潛艇和12艘元級柴電潛艇。
專家們常常提及柴電潛艇對美國航母構成的威脅。這是因為比核動力潛艇更為安靜的柴電潛艇似乎常常能使航母護航艦隊難以察覺。最著名的例子大概是2006年一艘宋級潛艇在“小鷹”號航母附近浮出水面一事。批評者稱,如果像宋級潛艇這樣性能相對差一些的潛艇可以突破航母監視屏的注視,那么像基洛級這樣性能更強的潛艇完成這種任務將易如反掌。
問題在于中國海軍潛艇在沖突發生時將給美國航母造成多大程度的威脅?這個問題可分為兩個部分:1.評估中國潛艇能夠定位和跟蹤美國航母的概率;2.如果它能夠做到這一點,那么它將在多大程度上破壞或擊沉航母。
報道認為,中國潛艇很可能被派遣執行前沿部署,形成封鎖線以攔截開往西太平洋沖突區域的美國航母戰斗群,而柴電潛艇由于其速度和續航能力的局限,基本上將扮演流動雷場的角色。
中國潛艇部隊盡管規模龐大,但由于需要監視龐大的海域,因此尋找美國航母的任務將極其困難。
那么假設中國潛艇能夠悄悄潛行至可以向美國航母發動攻擊的位置,其彈藥有效命中目標的可能性有多大?中國潛艇可以用魚雷或反艦巡航導彈攻擊美國航母。
報道稱,吃水線以下的魚雷攻擊將洞穿航母的船身,這可以使航母減速或傾斜。中國擁有的尾流跟蹤魚雷則更加危險,因為它能跟蹤目標產生的尾流并對其推進系統及鄰近區域進行攻擊??傊?,實現對美國航母的魚雷打擊將使航母很有可能無法履行主要作戰任務。
報道認為,除了魚雷,中國潛艇還可以用反艦巡航導彈瞄準美國航母。不過如果在戰爭中教條式地強調導彈的作用,中國潛艇實際上反而可能會更容易遭到攻擊。這是因為,在水下發射導彈本身是有噪音的——甚至比魚雷還要大,從而可能泄露潛艇的位置,使之更容易遭到敵人的反擊。此外,在使用反艦巡航導彈的情況下,中國海軍潛艇擊中美國航母并使之癱瘓的可能性也將降低。
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12月13日發表題為《如何擊沉美國海軍航母:中國向法國取經》的報道稱,2015年初,一份不同尋常且令人不安的報告在曇花一現后便消失了。那份顯然在發表后又很快撤下的報告是由法國國防部發布的,講的是法國一艘核潛艇在演習中成功對抗美國海軍“西奧多·羅斯福”號航母戰斗群的行動。報道中令人震驚的內容——法國潛艇在演習中成功擊沉“半個戰斗群”,也許是它很快從互聯網上被撤下的原因。
美國海軍航母編隊在面對一艘核潛艇時可能如此不堪一擊的報道并沒有登上主流媒體,然而中國防務媒體并未漏掉這件事,特別是因為它關系到美國海軍航母編隊的能力。
中國海軍潛艇學院教授遲國倉在一篇訪談文章中明確表示,他明白“演習無法與實戰相比”,不過他斷定法國的報道“有比較大的可信度”。
遲國倉教授稱潛艇是航母的“克星”。他解釋說,在二戰期間,至少有17艘航母被潛艇擊沉。他還再次肯定了美國海軍的實力,指出那17艘航母中有8艘是被美國潛艇擊沉的。
報道稱,當然,中國專家如此敬重美國海軍實力,從威懾的角度而言可能是積極的。但這篇文章也說明,中國軍事分析人士正在努力尋找美國海軍“盔甲上的裂縫”,并設法發展同樣“令人敬畏”的海軍實力。
商級核潛艇是中國攻擊潛艇艦隊的重要組成力量之一(美國戰略之頁網站資料圖片)